都市考古的范本《平凉路2767弄》追寻百年记忆
做“都市考古”,除了边行边走的纪实摄影之外,还可以留下民间口述史。而这两点,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都做了有益的尝试。他主编的新书《平凉路2767弄》今天由学林出版社首发,该书被认为是当代做都市考古和民间记忆的范本。
不久前刚刚在思南书局结束的“上海手记——张力奋手机黑白摄影展”,呈现了张力奋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发掘生活的能力。其实他在做纪实摄影的同时,还在进行都市考古,而从某种意义上,这才是他身为新闻学教授的主业。
2021年9月,上海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平凉路2767弄(原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宿舍)正待拆迁。这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弄堂,见证了从清末洋务运动,到如今改革变迁的100多年历史。于是这里也就成为了张力奋“都市、田野调查与纪录”课程的研究基地。在半年的时间里,张力奋指导12名本科生和2名助教,以新闻采访与社会学田野调查的专业方法,记录了该社区动迁全过程。
《平凉路2767弄》就是这次都市考古的成果。本书调查并记录了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房区百年史,包括15位居民的口述史,还原建筑、居住空间、社区与日常行为的历史演变,为上海地方史与上海城市记忆、留下了较完整的记录。
上海社科院研究员、著名社会学家熊月之在今天的学术研讨会上说,《平凉路2767弄》是对一个自成单元的百年社区人文历史的深度发掘,是对都市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素描,是对一个行将消失社区带有抢救性的人文考古,是一群有社会学意识,历史学素养,新闻学专业的学者所做的都市口述史的典范之作。
张力奋告诉记者,做都市考古和民间记忆的工作应该遵循三大原则。头部是尊重被访问者的意愿,即便受访者的意愿与采访者相悖。第二是培养青年人对事实的尊重,培养对私人史和民间历史的尊重。第三是培养青年人懂得感恩的人生态度。这恰恰是《平凉路2767弄》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,要向读者表达的。
来源:青春上海News—24小时青年报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