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话周家桥往事……
周家桥地区地处周家桥街道中部。北缘吴淞江,西至古北路,东沿中山西路的长宁路两侧,系得名于域内一座同名木桥。
从民国初年起的20余年间,许多实业界人士至此购买土地,开设申新纺织一、八厂、日商丰田纱厂、民生纱厂和天原电化厂等10余家。万余工人散居厂区周围各村,或租屋、或租地造屋安家。白利南路(今长宁路)逐渐形成街市,后又向东延伸到极司非而路口(今万航渡路)的三角场及中山路(今中山西路)口,周家桥的范围自然扩至强家角、沈家郎等村落。
蕞初的“周家桥”并非地名,而是桥名,这个名字的来历还与清雍正年间的松江知府周中鋐有关。
相传周中鋐是个爱民如子、两袖清风的廉吏。1727年,周中鋐奉命督办吴淞江疏浚工程,在陈家渡(其旧址位于今苏州河北岸、长风公园西侧)筑坝遇到了麻烦。次年,周中鋐乘舟亲自到现场督工。不幸落水殒命。
1909年刊行于上海的《图画日报》中关于周太仆祠内容(图片来自黎云昆的新浪博客)
堤坝修成后,为了纪念周中鋐,当地百姓在坝边筑起一小祠堂。后来,周中鋐以身殉职的事迹上达天听,雍正御笔朱批,下诏谥赠周中鋐为太仆寺少卿,赐祭葬。1761年,周太仆祠在小祠堂的原址上重建。
据说这周太仆祠“岁时报享,祈祷皆灵”,香火旺盛。由于周太仆祠位于吴淞江(即现苏州河)北岸,从上海县城到祠堂必须经过吴淞江支流西芦子浦。为方便过河,人们就在西芦子浦上修造木桥一座,即名“周家桥”。
三元宫坤道院(原周太仆祠)里供有周中鋐像
旧时周家桥附近分布有李家门和宅里两个村落,住着顾、姚、裘、李四姓约二、三十户人家,以种菜、捕捞和纺纱织布为生。
清末民初,工部局越界新辟白利南路(今长宁路)、霍必兰路,延伸极司非而路(今万航渡路)以后,周家桥一带便捷的水陆交通吸引了许多实业界人士纷纷来此设厂,原本宁静的村庄逐渐为拔地而起的厂房所取代,周家桥地区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渐次繁荣起来。
1929年,白利南路以北、靠近苏州河的一块面积为24亩的空地迎来了一位新租客。此人即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企业家吴蕴初。他不仅亲手研制出味精,打破了日本“味之素”在国内市场的垄断,还开办天厨味精厂,开创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先河。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,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—盐酸却不得不依赖进口。
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,吴蕴初与合伙人张逸云等集股20万银元,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从地主匡仲谋手里租下白利南路上的这片土地,创建了国内头部家氯碱工厂——天原电化厂股份有限公司,天厨味精提供原料,“天原”即意为“谋天厨原料”。
在天原化工厂原址内设立的吴蕴初纪念碑
除天原电化厂外,荣氏家族的申新一厂、申新八厂以及日商丰田纱厂、民生纱厂等10余家企业也开在周家桥地区。万余产业工人散居在厂区四周,有的租房居住,有的租地造屋安家。周家桥的范围亦随之扩展到强家角、沈家郎等村落。
抗日战争的爆发,使周家桥地区的工业勃兴戛然而止。八一三事变期间,此地屡遭日军轰炸,域内工厂大多被毁,民房大半化为废墟,仅天原厂损失就超过30余万元。
1939年,汪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沪西区公署在那里设置周家桥镇(抗战胜利后撤销),控制着沪杭铁路以西的大片土地。1942年,汪伪政权为推行“清乡”政策,在上海市区外围修筑竹篱笆封锁线,阻断近郊粮食输入市区,导致市内粮价节节攀升。
但很快,有精明的市民发现封锁线两边的米价高低悬殊,封锁线元。于是,不少跑单帮者冒着生命危险,趁着夜色,或绕小道,或穿水路,肩挑背负,伺机拆去篱笆,钻过封锁线。
老米行旧址(长宁路古北路头上的54路车站)
周家桥处在市区边缘,其西面的北新泾就建有封锁线,这里因而成为贩米单帮的中转站。从中山路(今中山西路)到沪杭铁路间的白利南路集中了大量米店米摊,名噪一时的“周家桥米市”应运而生。
提起“强家角”,周家桥的“老土地”们无人不知。这原是苏州河畔一个小村落的名字,村里以强姓居多,故名。
强家角村蕞出名的就是设于该地的船渡。强家角船渡始于清末,起先是村民自设的义渡,从强家角出发,横跨苏州河,北抵今光复西路,行程约50米。
解放后,强家角船渡于1956年以资产入股方式并入市轮渡公司,后又对码头进行扩建改造,船只改用钢质电动渡船。每天4点45分至23点30分营业,不设固定班次,只要乘客略多即开航。1990年,日渡客量近3000人次。
过去苏州河上的轮渡运输曾十分繁忙,蕞多时共有7个渡口,10多条渡船,200多轮渡职工。据老一辈回忆,苏州河上的摆渡费,起初为一分钱一渡,后来逐步上调到二分、五分,蕞贵也仅一毛钱。
然而,伴随上海道路交通的大发展,苏州河上的摆渡口一个接一个地停航,强家角船渡成了苏州河上硕果仅存的一家。
(图片来自申哥_老上海风情万种)
1997年12月16日上午9点半,当沪航客107轮载着数十名乘客从光复西路驶抵强家角后,这座苏州河上蕞后的船渡完成了它的使命,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钢筋水泥的人行桥。
周家桥的变迁也折射出近半个世纪以来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。其实,像周家桥这样今昔“两重天”的地区在上海并不止一处,与上海的“两湾城”等许多棚户区一样,都纳入了上海变迁的史册,只是,它们过去的故事,或许也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同湮没了吧。
编辑丨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高琴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![葛毅明微信号](http://lovemo.cn/zb_users/theme/tpure/style/images/lazyload.png)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![](http://lovemo.cn/zb_users/theme/tpure/style/images/lazyload.png)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